青少年一直是近视问题的“重灾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近视率一路走高,越是低龄人群,近视率的增长速度越快。了解近视、控制近视成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0月11日,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举办的国际近视眼论坛在长沙举行,会议云集了德国的弗兰克谢弗教授团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墨根教授、爱尔眼科学院副院长杨智宽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视光专家,大家就近视眼的基础研究、控制方法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近视眼到底是怎么是怎么形成的呢?近视眼成因之父弗兰克谢弗教授以《从小鸡模型到人类:研究近视眼的生物学机制》为题,给大家做出了回答,提出了寻找儿童视觉发育中能够起到减少轴性近视发展的治疗方法的挑战,并对目前公认的控制近视的手段进行整体描述与评价。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墨根教授在《中国的近视眼流行病学的环境因素——面临的挑战及如何预防》)报告中指出,近视不仅仅是基因遗传,而且是一种环境因素决定的状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近视眼大多是由于长时间的视近工作及生活方式造成的。墨根教授研究发现,儿童花在户外的时间每天增加一小时,近视发病率减低10%。
会议上,来自国际国内各科研和诊疗权威机构的眼科学和视光学领域专家们广泛探讨了制止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问题的各种方案。普遍的观点认为,对于青少年儿童的近视诊治工作,应该从“更立体、更全面、更动态”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良。
“人有两只眼睛,但双眼看同一样东西的成像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视觉是双眼视觉的叠加结果,是立体的‘双眼视’,而不是‘单眼视’,这是一个医学和物理学的常识。”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副院长、爱尔眼科集团视光总监杨智宽教授认为,目前国内采用的近视诊查手段,还普遍停留在单眼简单验光的初级阶段,这种诊查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显得不足。据杨教授介绍,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逐步以“双眼视功能检查”替代单眼验光。对于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来说,双眼视功能检查能更好地对近视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从而提出更有效的干预方案。
在对近视发展进行干预方面,杨智宽教授主张要对现有的诊治手段作出新的完善,使近视干预的效果更全面,“人的视网膜是个球面,但目前各种近视矫正手段都只注重黄斑中心凹这个点来矫正。”杨智宽介绍,由于青少年的眼球有“对焦生长”的特点,目前主流的框架眼镜并不能有效制止青少年的近视发展。
|